北京幼升小网

登录 | 注册

2014年非京籍幼升小儿童突如其来的上学难题

2014-06-27 09:43|编辑: 路雨|阅读: 4001

摘要

2014年非京籍幼升小审查严格,以朝阳区和通州区为首。社保证明、居住证明、暂住证都是非京籍幼升小被卡的地方。很多非京籍家长因为上学问题不得已回到老家。北京幼升小网建议2014年幼升小非京籍家庭尽早准备,以防不时之需。

  “我要上学!”在炎炎夏日的知了声中,孩子们的口号显得稚嫩而无力。北京正义路市政府门前,三百多位非北京户籍家长携孩子聚集,为孩子们争取在北京幼升小的机会。

  突如其来的上学难题

  居住在通州区的胡斌为了小孩上学,春节时就按照往年北京的要求,把“五证”都准备齐了,各种证和证明材料二十多个,各复印了三份就花了一百多元,跟原件垒一起有20厘米厚。

  “五证”是指父母或监护人的在京暂住证、在通州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在京务工就业证明、户口所在地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全家户口簿等证明证件。据《2013年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方案》,需要在通州接受义务教育的非京籍适龄学童,在登记学龄人口信息后,持在京借读证明及“五证”到居住地就近的小学联系借读。三十多岁,夫妇俩来京工作十多年,在海淀区上班,公司帮其缴纳正规社保。五一节放假,他们全家出去郊游,晚上回家上网胡斌看到一则4月30日的《通州区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证件材料审核程序和标准》,其中要求非京籍幼升小儿童的家长“在我区务工就业”。

  “当时有点诧异,也没太当回事。”胡斌回忆说,但等到5月12日去街道办事大厅去为孩子上学交审核材料时,“一下子就傻了”。保安让社保跨区的家长“别排队了”,胡斌连门都没进去。

  原来,今年通州区在“五证”细则中要求家长须在通州缴纳最近一年的社保。这一条卡住了许多随迁子女上学的机会——通州是北京著名的“睡城”,大部分居住在通州的外地人都在别的城区上班,社保一般都由雇主在工作地缴纳。

  另一条卡住众多家长的门槛是居住证明,许多居住在小产权房等违建出租房屋内的外来家庭无法办理暂住证。

  除了通州,今年北京市各区都提高了非京籍儿童幼升小门槛,如丰台区要求父母一方在丰台务工,朝阳区要求家长双方都在本区缴纳社保,东城区甚至要求父母双方都在东城务工并住在东城,昌平区则规定暂住证办理日期必须在2013年之前。

  要通过审核,胡斌有两个选择,一是舍弃已缴纳十年累计金额数十万元的海淀区社保账户,在通州找一家代理公司临时挂靠,并补缴一笔社保。或者到海淀区想办法开具一年以上的居住证明。

  事实上,在朝阳和通州等区的政策出来后一个月内,真有家长为了孩子上学而舍弃社保,变换居住地,甚至“打飞的”回老家离婚——以绕开“夫妻双方都在本区务工”的规定。

  但家长们很快发现,5月1日之后临时办理的暂住证、补缴社保、离婚证明统统无效:暂住证上的来京时间要从办理之日算起;社保记录要与地税完税证明对应;临时离婚也“白离了”。

  一开始胡斌还宽慰自己别急,按照往年的情形,适龄非京籍儿童幼升小即使资格有问题,孩子的信息也会登记入教委的系统里,到最后材料想办法补齐,总会给安排一家或好或差的学校入学。但如今他已经绝望了,因为早过了5月31日的最后报名期限,而孩子的信息还没录入系统,“网上登记不上,去交材料人家不收”。

  即使“五证”审核顺利通过,也并不意味着拿到“非京籍适龄儿童借读证”的非京籍家长就吃了定心丸。

  6月中旬,海淀区四季青乡田村中心小学和西山小学片区的180位拿到借读证的非京籍幼升小儿童家长,被召集起来签署一份“自愿将孩子转入尚丽外国语学院”的协议。田村小学和西山小学是离家不远的公立学校,尚丽外国语学院则是远在五环之外、收费昂贵且交通不便的私立学校。

  家长们被告知,由于两所公立小学一年级已招满,他们的孩子必须转入尚丽,后者将按公立学校收费标准招收这180名孩子,否则孩子连尚丽也上不了。

  据悉,目前已有178位家长在上述协议上签了字,“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一位家长表示。

  北京市教委规定,6月1日到开学这段时间内,入学儿童有特殊情况还可以补审。通州、朝阳等区的大多数街道乡镇目前已经不接收材料,这意味着相当多儿童已经被挡在了首都的公立学校校门外。

  孩子太多还是学校太少?

  民办学校通州区红星小学的一位老师表示,今年该校还没有招到一名有学籍的幼升小儿童,没学籍的倒是来了好几百,而去年该校招了230多个学籍学生。“今年一下卡死了,‘五证’不合格不让收,我们一个人招不上来,”他说,“6年之后我们就成黑学校了。”

  办学资格还没有批下来的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海淀永丰实验学校,今年幼升小生源兴旺。从6月15日开始招生,5天时间已经招收了近40名学生,当然全是没有借读证的五证审核不合格孩子,“往年这时候家长们也就来看看学校,没什么人报名。”该校一位领导说,该校几百名学生都没有学籍。

  人口学研究者、携程网创始人梁建章近期在财新网上撰文指出,所谓入托难上学难,实际也是资源配置不当的后果。2012年北京小学入学人数只有14.2万,不到维持人口更替正常数的一半,而小学在校人数只有72万,只有正常水平的40%。换句话说,孩子没有太多。“孩子如此之少,上学为何还这么难?根源是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严重不足。”

  去10年来,北京的小学学校数量和专任教师数量一直在减少。从有数据的2003年至今,北京的小学数量从1652所减至1093所,缩减了三分之一;小学教师数量减少的相对不多,从4.98万人到4.87万人。而这十年间,北京小学生入学数量翻了一倍,从8.23万到16.58万。

  三分之一的小学主要是在2010年之前撤并的。自2003年到2010年,北京小学生的增长还不快,从8.2万人到10万人左右。2010年开始,人口加速涌入,北京才开始暂停撤并小学——但这四年间入学儿童数量足足增长了近6万人。

  不过,以往非京籍学生高考、中考或小升初被“卡”,重要原因可能在于教育资源紧张,但今年幼升小的突然收紧,这并非主因。

  事实上,今年通州、朝阳的很多公立学校小学一年级招生规模比往年持平或减少。一位通州的教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今年通州公办学校平均也就招收了往年学生数的三分之二,其中一所原计划招20个班,实际只招了12个班,“但没招满也不敢收,违反规定”。

  今年幼升小“五证”细则的制定者是各区政府,审核权也在政府。这种人口调控方式加剧了小学教育资源的结构失衡。

  朝阳区政府要求,“五证”细则要求的各项资质均须经过严格审核,由各街道和乡镇人社局、工商分局、房屋管理局、街道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办公室、公安分局、区教委和街道办事处或乡政府分工把关审核。

  这种严格要求,引发了多次冲突,也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

  政府也曾放宽条件。5月30日,通州区教委曾贴出一纸《通州区民办小学招生工作介绍》,拟从6月3日起,通州14所民办学校共招收1640名学生,其中规定民办学校按北京市教委的规定执行“五证”标准即可,“审核由民办学校自行完成,不许各委办局联审”。

  但这份被非京籍家长视为救命稻草的民办小学招生通知,却没有被实施。多位家长表示,事后学校告诉他们,并没有得到可以自行招生的通知。甚至有学生家长头一天晚上得到乡干部的保证和民办学校校长的首肯,第二天早上又被告知不可以办理。

  “我并没有要求孩子进公立学校,我多交点钱只要求孩子在身边上学就知足了。”一位家长说。

2014幼升小非京籍孩子入学难不仅仅是北京教育的问题

丰台区2014年幼升小学位饱和 非京籍学生全区调剂(含民办校)

【转】图解:非京籍在北京幼升小入学有多难

北京市各区县非京籍幼升小“五证”审核要求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非京籍入学北京幼升小非京籍幼升小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