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幼升小网

登录 | 注册

家长课堂:孩子在6岁前必须懂的规矩

2014-12-03 14:43|编辑: 王琼|阅读: 696

摘要

俗语说“三岁定八十”,所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必须从小做起,从日常行为规范抓起。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不能有粗俗、野蛮的行为,家长规范孩子好的行为。

作为孩子的父母,大家肯定都希望孩子有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家长们是否知道,孩子在6岁以前,是性格心里发育的重要时期。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在这个阶段帮助宝宝形成良好的习惯呢?父母只要设身处地的来了解宝宝,并从日常生活中灌输孩子要懂规矩,甚至以身作则,才能让宝宝清晰规矩的意义与重要性。感兴趣的家长不妨一起来学习一下。

1、不能有粗俗、野蛮的行为

俗语说“三岁定八十”,所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必须从小做起,从日常行为规范抓起。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不能有粗俗、野蛮的行为,家长规范孩子好的行为。亲子专家董进宇老师说过,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方式,因此周围人的行为对孩子影响很大。为了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比如,家长要教育孩子,在任何场合都不能乱扔垃圾、大吵大闹。在这一方面,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随时警醒自己的行为。

2、不能随意拿别人东西,对自己的东西享有自主权

由于孩子年纪小,他们很多行为都是无意识的,不会预计事情的后果。所以,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喜欢拿别人的东西,就要注意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不能随意拿别人东西,对自己的东西享有自主权。当遇到其他人投诉自己的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如果孩子害怕,不敢承认东西是他拿的,如“是他给我的”……家长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态度去恐吓孩子,应该直接和孩子说:“我知道是你拿了人家的东西,拿了别人的东西就得还给人家!”此外,还要对孩子讲清不能拿别人东西的道理。家长要让在孩子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后,因为自己的东西被拿会不高兴,但是别人的东西被,别人同样不高兴。

3、拿过的东西要物归原主

孩子如果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很想据为己有。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喜欢拿别人东西后不愿意还的行为时,一定要提醒孩子。如果孩子长期拿了别人的东西不还,会令孩子潜意识觉得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需要还给人,这样长大的孩子容易有偷窃行为。当父母带孩子去好朋友家玩时,孩子喜欢上了别人的玩具车,于是出于好意,别的家长会让自己的小孩给你的小孩玩。要离开的时候,可能你的小孩对玩具依依不舍,甚至想放到自己的口袋里带回家。这个时候,父母就要教导孩子拿过的东西要物归原主,不能有贪婪心理。

4、遵循先到先得,不能随意插队

很多家长可能都遇到这种情况,上下班的时候,看到有公交车进站的时候,大家就一窝蜂地拥上去。本来该好好排队的,可是,在这个时候都没有人遵守纪律了。很多人都认为,在中国,先到先得、不随意插队的观念很不强。因此,为了日后大家都能够形成良好的习惯,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要遵循先到先得,不能随意插队。在带小朋友坐公交车的时候,要教育孩子,要排队等候,等前面一个人上车后自己才能上,不能争前恐后。从小就培养孩子要分清先后,要礼让,不能随心所欲,这样,孩子长大后,他们就有根深蒂固的观念,知道自己做人要懂得规矩。

5、进门前先敲门,不能随意打扰别人

进入别人的房间时,敲门是处于礼貌和尊重。因此,要想你的小孩养成有礼貌,长大后让人喜欢的孩子,就要教导孩子进门前先敲门,不能随意打扰别人。想自己孩子有礼貌,父母要做好榜样。

6、做错事要道歉,维护自己的权益

人难免犯错,更何况是孩子。有的父母,因为孩子犯错,觉得自己没有面子,于是当着众人面前对孩子打骂,令孩子自尊心受挫。也可能导致孩子表面是认可你的教育方式,内心却充满仇恨,造成心理扭曲。所以,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先向别人道歉,要学会说“对不起”,要知道自己的错在哪里,在取得别人原谅的同时,自己的孩子也真心认识错误,懂得改正。当然,如果孩子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自己被别人欺负,这个时候就要学会保护自己。要主动和长辈说自己的困难,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要主动请求帮助。

孩子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需要父母耐心的指导。父母在指导孩子的同时,要知道自己不仅是指导师,而且还是孩子行为的模仿样板,因此,要想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必须以身作则。

什么样的夫妻关系,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对照一下,你们哪做的不足?

7岁前必须让孩子学的规矩!不然就晚了!

母亲的形象影响孩子一生,可是80%的母亲不会思考这个问题!

6年后,我将收获一个怎样的孩子?(你的孩子也会走上这一步,强烈推荐)

火遍全网的小学生作息时间表,每位妈妈都应该为孩子留一份!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家庭教育孩子习惯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