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幼升小网

登录 | 注册

北京市教委:课程改革看老师学生如何接招

2015-07-13 13:39|编辑: 王琼|阅读: 609

摘要

 课程“大变脸”将为课堂带来哪些改变,并引发哪些连锁反应?学校、教师、学生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保障措施如何跟进?本报记者专访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石鸥等


 

北京市教委近日发布《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将于7月31日起施行的该计划提出,从下学期起,北京市小学和初中将打破每节课45分钟的惯例,10%的学时将用于实践活动,小学低年级不再布置课外作业。

  课程“大变脸”将为课堂带来哪些改变,并引发哪些连锁反应?学校、教师、学生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保障措施如何跟进?本报记者专访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石鸥、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教研员何郁、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助理胡兰。

  势在必行: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记者:此次改革,北京的小学和初中课堂将发生五大变化:在九年级增加历史、生物两门学科,关注升学衔接;中小学课堂课时不再固定为40分钟或45分钟;七、八年级的科学实践计入中考,各学科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课程活动;较低年级学生的课余压力逐渐减少;专题教育教材大幅减少。您认为,这些改变将引发哪些连锁反应?

  石鸥:总体来说,这是对国家课程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当然,新计划所引发课程设置的变化,必然对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下一步,老师需改变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大力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改变以学校资源为主、学校本位的模式,提倡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课程资源;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走向实际、走向生活,构建真实的学习情景,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改变过于死板的课堂教学时间,探索长短课时结合的新课堂。

  胡兰:事实上,清华附小“1+X课程”就是探索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1”指国家基础性课程,“X”指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特色课程。对此,我们不仅尝试了学科内的渗透式整合,还在探索学科间的融合式整合。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要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整合课程资源”是应有之义。正因为如此,才使我校一年一度的课表编排研讨会从“你争我夺”的“抢课大战”发展到“相互配合”的“课程整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向学生成长的核心素养,统筹规划原本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的学科。

  同时,我们还发现,每节课40分钟已经不能满足整合课程的教学需求。因此,我们在保证课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将原有的固定课时,调整为长短不一的“大、中、小、微”课时。“基础课时”35分钟,强调课堂要“精学精练”。“大课时”60分钟,主要用于语文、科学等综合性课程。“创新实践课时”90分钟,用于周五下午的创新与实践等课程。“小、微课时”10或15分钟,为晨诵、习字等。“大课间”50分钟,包含眼保健操、加餐、健身大课间等。

  任重道远:最大挑战来自观念和惰性

  记者:课时伸缩、学科跨界、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这样一种“真实”的学习,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将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什么挑战?

  石鸥:新课程计划可行性较强,一些规定较易落地,比如,专题教育教材减少,调整课时,利用社会资源等等。

  但不可否认,仍有部分规定在落实中存在困难。比如,小学阶段只允许中高年级布置一周一次的书面课外作业,低年级不允许留书面课外作业。目前看来,此举对学生家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没有作业,家长肯定会通过其他五花八门的作业、七七八八的培训班,来填补这一校外时间。所以,对学校和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基础上,科学安排学生的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的课外活动,使得学生放学后的离开学校不等于离开教育,离开书本不等于离开学习。

  同时,新计划对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出了挑战。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灵活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更大的探究余地,这一切使得学校的自主空间明显增加。如何充分利用课程自主权、如何充分挖掘课改留给课程结构和体系的潜力,对学校来讲,是一个考验。

  何郁:最大的挑战来自观念和惰性。大家都知道,教育教学工作本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但在目前中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学校为 办学、教师为 教书、学生为 而学,学校甚至整个社会演变成一个巨大的 机器。这样一来,教育教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一种低效、机械化的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天忙着“ 那点儿事”。现在,课程设置突然一变,学校必然紧张,教师必然痛苦,学生必然迷茫,大家都面临陌生的课程设置,都要主动参与到课程改革中,那么到底怎么改,尤其是怎样从以前那种“习以为常”的惯性中走出来,是最大的挑战。

  配套保障: 改革必须跟进

  记者:在新课程计划施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何郁:配套保障必须紧随而至。其中, 改革的跟进最为重要。众所周知,当下, 依旧是“指挥棒”,掣肘教学和课程改革,如果 改革止步不前,那么,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半途而废。因此,教育教学改革必须要与 改革“比翼齐飞”。

  同时,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必不可少。各级各类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放权。比如,教委给学校放权,学校给教师放权,教师给学生放权,相信学校、相信老师、相信学生,彻底解放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使之没有束缚,本次改革的精神和措施才能真正落地。

  石鸥:我认为,注重社会、家庭、学校联动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注重开发现代信息技术,以此加强学生及其家长在校外、课外与学校、教师、同学之间的联系与互动(记者 靳晓燕 晋浩天)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启动空气重污染应急黄色预警指令

北京市高校参与改进体育美育,已覆盖16个区166所小学,近20万小学生受益

北京市教委:加强各级各类幼儿园管理,保障儿童安全、健康成长

北京发布2018教育规划:幼儿园学位新添3万、逐步取消公布寄宿校

北京教委主任刘宇辉:通过集团化办学,优质校带动一般校进步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北京市教委课程改革老师学生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