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幼升小网

登录 | 注册

中关村三小:传说中3.0版本的学校什么样子呢?在这里当教师是什么体验?

2016-09-27 13:28|编辑: 京京|阅读: 11540

摘要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的学生经常这样表达他们对于新校区的由衷喜爱。是什么样的体验让孩子们深深迷恋上了学校生活?被网络赞誉为“北京魔法学院”的“3.0版本学校”又是如何建设的?校园建设如何与学校教育教学理念对接?中关村三小的老师们在改革探索中又有哪些妙招?

这里有类似“小屋”“树洞”等可藏身其中的家具,方便学生独处或三两聚集,是学生自由和静心思考的私人领地。这里有专门的分享空间,大孩子与小孩子一起放松和玩耍、也可以组群共同进行研究学习。

“我不只‘‘必须’待在这里,我更‘想要’待在这里。”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以下简称“中关村三小”)的学生经常这样表达他们对于新校区的由衷喜爱。是什么样的体验让孩子们深深迷恋上了学校生活?被网络赞誉为“北京魔法学院”的“3.0版本学校”又是如何建设的?校园建设如何与学校教育教学理念对接?中关村三小的老师们在改革探索中又有哪些妙招?今天,北京幼升小网带您走访了中关村三小,探索中关村三小“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足迹所至”的教育理念。

借助学校建筑空间变革,推动学校教育变革

教师们都习惯称学校为“大家三小”,这不仅是中关村三小的办学理念,更是学校的发展愿景。“我们认为,学校是一个大家庭,要让每个人都能够体会到家庭般的温暖和力量;在大家庭里,要尊重每个人,需要每个人,成就每个人;学校的发展需要团队的进取心,每个人都需要有大家气度和追求。”中关村三小校长刘可欣说。

“家和成学”是中关村三小的校园文化,刘可钦解释,家是动态生态环境,家庭和睦,心力一处,可为万事,万事顺兴;“和”以厚德,成就大家学问。

因此,学校在设计校园建筑模型时,吸收了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福建土楼的模型,结合新校址的地理条件,形成一个“C”型的开放性建筑物。身处这样的建筑中,每个人都会感觉被建筑“环抱”着,产生一种整体感和庇护感。面向东南方向的开放性设计,使得整体建筑仿佛在热情拥抱每一个走进来的人,同时又将你引入更广阔的社区,与整个城市相连,由此体现“大家三小”的大家庭和谐共处的理念。

传统的教室都是封闭的,设在走廊两侧。而中关村三小新校区,则打破了这一传统,除了占一半数量的传统教室,设计师们把教室一侧的公共区域变成开放教室。开放教室有三个教室大小,中间通过活动隔断进行隔开。教室可以根据老师的课程需要进行“变形”。全部打开可供三个班学生共同使用,学生可以在这个区域内学习、交往和游戏,也可使用隔断进行小范围教学。有了可以变形的开放教室,这也意味着学校可以在班级编排上打破传统,把三个不同的班组成一个班组群,共同使用一个开放教室及学习空间、卫生间、楼梯等。“有一种家庭学习的氛围”。

“班组群使得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学校管理也有以‘班级’为单位转向以‘群’为最小管理单位的变化,这样设计的优势在于,希望通过这样的探索能够继承分科教学的优势,保持分科教学的深度和系统,同时,通过教师之间的这样的一种协同合作,避免了分科导致教师在学生发展视角上的局限和短视,便于多学科教师能够协同工作,设计综合性学科教学活动,也体现了西方学校全科教师的优势,避免了教师的局限性:单兵作战,孤独成长。组织形态的多样性,为一个团队形成合力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中关村三小校长刘可钦说。

在这里,处处是教室,随处可学习:“三室一厅”的三间联通的教室,建立起班组群。不同年级的三个班级的师生共同生活在一起,成为家庭式的学习基地。通过活动隔断板,折叠或展开,根据学习内容和形式的需要,两个或三个班级自由组合,为大小孩子共同学习提供了多样的学习空间。

在这里,处处是图书馆,处处可借书。学校没有设计传统意义上的大图书馆,而是将图书馆全部打乱分布在校园各处。学生借书时,每本书上都会有条码系统能定位到具体的位置。

在这里,处处是博物馆,支持一座建筑存在的声、光、风、水、电,传统的学校通常会封闭在墙体和屋顶之内,在这里,则直接把它们当做教材,让学生了解学校建筑是如何运作的。

这里也处处是舞台,促进学生走出教室之外展开学习的最大可能,模糊了课上课下的界限,模糊了学科间的界限。

这就是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新建成的北校区活动的教室、班组群的理念、随处可见的图书馆等,随时可见学生的互动交流空间,在多种空间组合,多形态的空间布局中,让各类学习资源得以共享,而不是分割,让学校成为充满生长机会的博物馆。

开放的理念背后,是中关村三小对未来学校、未来教育的探索。刘可欣说:“学习,将发生在学生的足迹所至。这是我们在新校区的建设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很便捷的资源和空间,帮助孩子学习,将来能够拥有从事也许今天还不存在的职业技能,或者说那些素养,才能够帮助学生走向未来。我们以全球化的视野来推动学校的创新,借助学校建筑空间的变革,来推动学校的变革,推动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的重新建构,希望学校能够成为一个充满机会的博物馆。我们希望学生在这里接受六年的教育后,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有能力的、有担当的人。”

建筑与空间设计的创新,又引发了学校教育的变革。中关村三小将“真实的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的价值目标。学习不只是发生在教室里和课堂上,而是发生在学生的足迹所至之处;教师不仅仅是在办公室里备课、批改作业等,而是有更多样的空间适宜其学习、交流;学生也不再只是过一种上课下课的单调生活,因为对儿童而言,“生活即学习”。

学校也将教育改革延伸到了课堂。以90分钟为一个学习板块,提供多种学时组合的可能,由两个或多个学科的教师自主协商,灵活安排学时。这种板块式的课程设置,满足了学习的多样需要,如两个学科的教师可根据每天学习内容和进程的需要,协商若干不同时间段的组合。

  • 1
  • 2
  • 3
  • 4
前往

海淀区热色学校推荐:中关村三小

北京小学本部怎么样 听听网友们评价如何?

海淀区2015年义务教育入学热门问答(附入学咨询电话)

北京重点中学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大揭秘! 海淀下降 西城影响不大

2016年北京海淀学区改革大事记,一张图看懂海淀改革动向...(图示)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海淀区重点小学中关村三小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