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幼升小网

登录 | 注册

热门
2018北京市关于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和义务教育入学工作进展

2018-12-13 16:53|编辑: 阿奇|阅读: 612

摘要

2018年初,按照教育部等四部门通知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北京市启动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行动共分排查摸底、集中整改和建立长效机制三个阶段。

近日,教育部召开基础教育专题的专场发布会,针对2018年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和义务教育入学工作做出了总结,北京幼升小网现在整理相关内容,供幼升小家长们参考。

北京市关于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和义务教育入学的工作进展

一、关于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

2018年初,按照教育部等四部门通知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北京市启动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行动共分排查摸底、集中整改和建立长效机制三个阶段。蔡奇书记、陈吉宁市长多次批示要求抓好专项治理,分管市领导定期部署、督查、协调推进工作。通过第一阶段“拉网式”排查,全市共排查出校外培训机构12681家,其中存在问题的有7557家。从7月开始进入集中整改阶段后,我市指导各区加强统筹,多措并举,目前已经整改培训机构7079家,整改进度达到93.67%。在专项治理中,我市采取了四项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专项治理。

成立市专项治理小组,制定《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定期召开北京市政府主管秘书长主持的工作推进会,协调推进集中整改工作。自9月下旬开始,组织督查组开展专项督查,主管副市长亲自带队,指导和督促各区加快整改。11月底,在治理整改进入攻坚阶段后,市领导召开各区书记、区长工作调度会,要求专项治理重点区书记、区长作为工作第一责任人,提高指挥规格,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综治等部门力量,制定到年底前整改攻坚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倒排工期,责任到人。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分类推进整改。

建立分类整改机制,制定《北京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标准(暂行)》《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针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办学资质不全、违规办学行为等问题的培训机构,分类明确整改标准和时间表。建立信息通报制度,每周统计各区整改台账,每半月向各区政府通报整改进展情况。建立整改台账销号机制,明确各类问题机构完成整改的验收标准和整改台账销号流程。建立工作督查机制,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部门及相关责任人启动问责。建立信息化监管机制,开发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排查登记、整改跟踪、备案审核、信用公示等全业务监管,利用校外培训机构地理信息系统,使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各类信息直观呈现、一目了然。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对关停培训机构存在卷款跑路风险的,要求各区提前研判、制定预案、事中防控,防止引发群体性事件。建立综合治理机制,充分借鉴“疏整促”工作经验,通过网格化管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有效机制,集中力量啃下治理整改这块硬骨头。建立黑白名单制度,从11月开始,我市累计向社会公布了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474家和黑名单51家。建立校外培训联合执法机制,由教育部门牵头,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参与,累计开展执法检查4782次,对违规培训机构责令整改943次,依法依规对231家培训机构实施行政处罚,责令停止办学,起到了有效警示和规范作用。建立中小学课后服务机制,截至目前,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98.25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86.7%,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8.96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74.9%,随机调研部分家长的结果显示,家长对课后服务满意率达90%以上。

三是抓住典型,迅速降温校外培训热点。

指导各区开展部门协同联合执法,对包括海淀黄庄在内的热点区域开展全时段、无死角集中检查,通过关停违规培训机构、压缩现有机构规模、引导规范办学等措施,推动热点区域迅速“降温退烧”。市级抽调60余名骨干人员组成3个督查大组15个督查小组,在月底前对分布在全市15个区的26个热点区域开展两轮重点督查。12月7日,根据群众举报,指导海淀区教委果断叫停违规组织的竞赛活动,并立即约谈和查处违规参与组织竞赛的培训机构,取得了较好社会效果。

四是建立长效机制,规范校外培训秩序。

按照国务院、教育部要求,北京市研究制定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长效机制。召开校长座谈会,就招生入学不得与校外培训挂钩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在明年义务教育入学政策设计中采取针对性措施,打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组合拳。指导各区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多种途径做好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政策的宣传解读,形成家庭、社会、学校合力,共同维护良好教育生态。

经过不断努力,治理整改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北京市要求各区加快整改进度,确保不折不扣在年底前完成集中整改任务。从明年1月开始,专项治理将进入巩固工作成果,健全长效机制,提升管理水平的新阶段。北京市将加强对专项治理工作的督促和检查,坚决防止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反弹。健全监管长效机制,构建完善的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政策体系。切实加强执法力量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部门协同的校外培训市场联合执法机制,制定执法工作指南和流程。积极创新监管机制,建立第三方对校外培训机构信用分级评估和动态管理机制。探索通过建立学杂费专用账户、严控账户最低余额和大额资金流动等措施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的监管。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监管机制,通过开发监管APP、在培训机构安装面部识别设备等手段,规范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北京市充分认识到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是一项必须如期完成的政治任务,不容任何懈怠,我们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努力向党和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关于义务教育入学工作

北京市落实中央精神,将教育公平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坚持资源公平与机会公平双轮驱动,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今年北京市100%的公办小学和初中划片就近入学,小学和初中就近入学比例分别保持在99%和96%以上,全市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成果进一步巩固。

一是完善入学规则,努力保障入学机会均等。

根据学位供给情况和户籍、房产、居住年限等因素,稳妥推进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入学方式,促进教育公平。坚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准备实行多校划片的区域,提前广泛告知,设立必要的过渡时限,给社会留出合理的预期时间。在2014年取消 入学,2017年取消推优入学基础上,继续压缩特殊类型招生方式,释放更多优质学位用于就近入学,今年各区招收特长生比例严格控制在本区初中招生计划的4%以内,明年将取消特长生招生。城六区逐步降低公办学校寄宿招生数量和比例,到2020年寄宿招生将实行登记派位入学。民办学校纳入属地区教委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严格执行民办中小学招生简章、广告备案制度。按照最近优先原则,保障符合入学条件的残疾儿童最近入学,体现对特殊儿童的特殊关爱。

二是扩大优质资源,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北京市始终将发展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推进义务教育就近入学不是一近了之,而是扎实落实政府责任,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千方百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寻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治本之策,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建立市级优质教育资源统筹机制,委托部属优质学校跨区在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区新建5个校区,新增优质学位达5000余个。高标准推进城市副中心中小学建设,城区名校一体化学校进驻通州,快速提升城市副中心教育质量。统筹在京高校、教科研部门、民办教育机构、外教及其他社会力量等多种优质资源支持中小学发展,惠及近270所学校。支持学区制和集团化等区域扩优改革,如东城区遂安伯小学纳入史家小学教育集团,西城区涭水河小学纳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三是加强学段衔接,整体谋划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

坚持资源公平与机会公平双轮驱动,充分发挥学段传导和杠杆作用,大幅增加一般学校升入优质学校机会,迅速提升一般学校就近入学吸引力和教育质量。小升初积极推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普通小学对口直升优质初中。建立市级统筹机制,将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向一般公办初中、农村初中倾斜,通过校额到校精准分配,确保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机会基本均等。建立一般公办初中升入优质高中机会查询系统,便于学生和家长随时查询,提前三年明确升学预期,引导就近入学,当年小升初新增就近登记入学方式,今年2.4万学生到一般公办初中就近登记入学,占小升初总人数的24%。

四是统一全市平台,确保规则公平、结果公正。

全市使用统一的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将每一个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全程记录,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权限进行查询和监控。实行计划管理,招生计划经区教委审定,报市教委备案后录入平台,各学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招生计划,严禁超计划招生。入学平台与学籍系统全面对接,严格依据入学平台确认的入学结果建立新生学籍,杜绝违规二次流动。

2019年北京市将取消特长生招生,进一步规范寄宿制招生,城六区逐步降低公办学校寄宿招生数量和招生比例,到2020年寄宿招生将实行登记派位入学。加强民办学校招生管理,严格按照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切实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规范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方式,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不得 ,不得以各类竞赛、考级成绩等作为招生依据。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治理各种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继续积极优化形成更加公平完善的入学规则,确保义务教育入学工作平稳有序。

声明:本文来源于教育部官网,由北京幼升小网团队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中小学生综合减负措施

教育部:2018年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8.1%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北京市教委教育部校外培训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