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深度合作,通过共建未来技术学院、现代化产业学院等特色载体,联合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工程人才。文件强调优化脑机接口相关学科专业设置,建设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同时推动海外人才引进与交流,构建“产学研医”协同育人机制,为脑机接口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本文为您分享同步加强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相关信息。
七部门发文鼓励企业与高校等合作加强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重点内容,小编带你一起来看⬇⬇⬇
加强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
《意见》提出,加强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布局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现代化产业学院等特色学院。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合作,共同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工程型人才,增强高水平人才供给。
建设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大力培育产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到2027年 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意见》提出,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标准体系。电极、芯片和整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脑机接口产品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生活消费等加快应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打造2至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开拓一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到2030年,脑机接口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培育2至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迈入世界前列。
突破关键脑机芯片
《意见》提出,突破关键脑机芯片。发展高通道、高速率脑信号采集芯片,强化模数转换、通道管理和噪声抑制,增强脑信号采集放大能力。
研发高性能、超低功耗脑信号处理芯片,强化并行处理能力,推动感知、计算和调节等功能的一体化集成。
研发超低功耗、高速率、高可靠的通信芯片,提升脑信号传输和抗干扰能力。
研发用于植入脑机接口的高精度手术机器人
《意见》提出,发展辅助设备。研发辅助生理信号设备,通过脑信号与肌电、眼电、心电、近红外等多模态信号的融合,提升交互控制和感知觉评估的精准度。
研发用于植入脑机接口的高精度手术机器人,突破亚微米级精度控制与动态调整技术,提升区域精准实时成像与三维重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