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相关资讯,北京市教委于11月13日正式出台中小学学科改进意见,根据发布的《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称,北京中小学将在教学中增加古诗词、汉字书法、楹联以及红色经典等内容的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意见》将于11月27日实施。
语文教学
一二年级重点学笔顺等
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彰显不足、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不够、作文教学程式化、语文教学不够充分等是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市教委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改进意见,首次对语文教学如何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全面说明,提倡在运用中学习语文。
《意见》规定,各中小学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加强学段间衔接。其中,小学1-2年级重点关注学生正确掌握拼音、笔顺、握笔姿势等基础内容。3-4年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初步学会默读、略读,乐于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5-6年级重点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
初中加强词句的理解和使用,强化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高中突出基础性和选择性,全面提高读写能力、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将增加书法楹联等学习
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本市将在语文教学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如古诗词、汉字书法、楹联等内容,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今文学名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今后,中小学生将在语文课上接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经典。其中,小学1-2年级精选适宜的启蒙读物,采用诵读、讲述和背诵等形式进行学习。3-4年级推荐不同文体的单篇短文、优秀传统文化读物。5-6年级推荐并配备中、长篇文章及适宜的多体裁文学名著。小学阶段每天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学生独立阅读,着力培养阅读习惯。初中每学年阅读3部以上经典文学名著,高中每学年阅读5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今后将成为中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其中,小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可以通过讲故事、阅读连环画等形式,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英雄人物事迹。初中积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通过与课内古诗文相关联的作家、作品,增加学生国学经典的阅读数量。为学生推荐表现中国人民为了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作品,有效对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教材增加传统文化比重
今年9月开学伊始,北京丰台区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们,一拿到新修订的“北京版”教材,立刻被其中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书法楹联”“蒙学诗词”等内容抓住了眼球,而学科教师们也注意到教材的导学系统、课文系统、评价系统均较以往有了结构性变化。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北京小学初中多学科教材换新,涉及人教版、北师大版、北京版、人音、人美和中图等6个版本。小学初中语文、政治、历史三科教材刚刚送审,虽不在此次“换新”行列,但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语文、政治、历史三科教材,将围绕课程标准、加强学科思想的基础上,更大篇幅地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等纳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