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本盘:
重新划分出17个学区,成立学区委员会和办公室
新的学区划定有多重要呢?
每所初中和完全中学初中部主要在学区内招生!
试点改革
先行试点改革的两个学区羊坊店学区、温泉苏家佗学区已挂牌,两个学区分别处于海淀南部和海淀北部,2015年幼升小、小升初结束之后,两个试点学区将进行全方位总结,9月新学期开学后,将向海淀区全面推广,公布17个学区的所有学校划分名单。
海淀区17个新学区名单
育鸿学校(九年一贯制)、玉渊潭中学、五十七中、人大附中翠微学校
共10所小学(11个校区)、4所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从现有的两个试点学区公布的划片学校来看,一个学区内小学+中学共计12~14所,其中小学数量约是中学数量的2倍,同时会包括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改革看点1:海淀区内所有中小学全部覆盖
9月初,海淀全区所有中小学都将进行学区制改革,备受瞩目的6所市重点及理工附中、交大附中、八一学校、中关村中学、20中、北航附中、教进等学校将在17个学区中如何划分,将引发重点关注。优质初中和优质小学的划分,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每所初中和完全中学初中部主要在学区内招生。
虽然有“主要”2字,但从官方的规划来看,以后初中阶段的入学将在本学区内解决。中学的招生范围将根据新的学区制进行适当调整。也就是说,幼升小之后,孩子的初中去向将基本确定在几个学校内。
家长更希望的可能是,6所市重点能拿出多一些的名额用于学区内派位或对口直升。如果他们用于学区内的招生名额没有大幅提升,那么学区制对这些学校的招生的影响并不大。
海淀区内今后小升初将主要有六种模式。
一是17个学区内的大派位。学区今年12月底前调整完成后,海淀区的幼升小、小升初将主要在本学区内进行,这在东城、西城成为主流后也将成为海淀区的主流,基本明确的是海淀区2016年小升初就要取消推优了;
二是 。如果你对学区内中学不满意又不想参加大派位,有这种想法的多数学生只能通过 “走人”,这样的 主要集中在人大附中分校、北达资源、师达中学、清华实验中学、建华实验、理工附中分校、科迪实验、海淀外国语学校等民办校,以及国家有关部门比准的公办校特招项目,比如人大附早培、清华附创新、十一学校试点项目等。这种方式几乎是全北京所有学生独有的“福利”了;
三是特长生。但占的比例会很小,文艺生最多可以占到全部小升初毕业生的2.3%、科技生大约占1.8%、体育生0.9%;四是九年一贯制完全直升;五是对口中学部分直升;六是大学子女对口接收。
海淀区2015年的初中入学途径包括:
1、第一次派位(推荐派位)
2、特长招生
3、公办住宿招生
4、民办校招生
5、九年一贯制对口直升
6、第二次派位(俗称的“大派位”)
一个目标:
学区内教育资源均衡
根据海淀官方的规划,未来这1个学区内的学校数量、学生数量、优质教育资源量,要实现“相当”的水平。
教改期冀解决海淀区长期以来存在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状态,使学区间的中小学优质资源达到均衡的水平,同时政府对教育资源较为薄弱的地区,采取学区内“软资源”和“硬资源”共享的形式进行帮扶。
方式:
伴随着海淀区的学区制改革,还将成立相应的学区委员会和办公室。对学区内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进行调配。学区办公室是落实学区制的重要机构。
软资源:学科带头人以上职称的老师,将统一由学区办公室管理,统一调配。约30%的老师将成为“学区人”.将进一步推进教师交流轮岗,有效利用绩效工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激励机制,采取挂职交流、定期支教、区域内流动、城乡一体化管理等方式,引导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在城乡间、校际间合理流动,并逐步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
硬资源:学区内的社区教育资源、体育场馆设施等将实现共享。在学区内落实多种社会实践、综合素质教育等功能。
教委还积极购买优质民办校学位,以及一些大学附小学位,大学附小收学生,区教委拨生均经费。一些大学附小原来只接收二代子女,现在可以接收三代子女。例如理工大学附小、清华附小、人大附小、林大附小等都与教委有合作。目前海淀区新生的10%进入大学附小就读。
是否能达到强带动弱的效果?不过学区内优秀师资流动的方式是否能真正提升教育质量呢?具体的帮扶、帮带的深度,还有待官方来给我们解答。
越薄弱的小学、中学越会被照顾到。
海淀区的教改思路也是很明确的,下一步深化教改的一步关键棋是重点关照薄弱的小学和中学,将通过“横向联合、纵向衔接”的模式让优质教育资源尽快到位,通俗的解释就是横向进行撤改并,让小学、中学撤销建制由优质中小学并入或承办,使学校改“质”;纵向就是横向欠缺的,让你在升学的时候能享受到更多升入重点、优质初中校的机会,把曾经欠你的给你补回来,当然衔接还有平稳过渡的意思。不过,出现类似万泉小学的黑马也极有可能。专家的建议是,准备买房、 的家长这一段时间要多听、多看、少动,免得过后吃后悔药。
释疑
海淀的“学区”,究竟什么概念?用来做什么?
首先呢,海淀区的小学,一直被划成12个学区,用的是区教委—学区—小学的这一套管理体系。
当然,大家最关心的“幼升小”划片范围,和这12个学区基本是没有关系的,幼升小还是按照每个小学的服务片范围来走。这12个小学学区呢,主要是实现各学区内教学、研究、评价、资源统筹或人员调配等方面的管理。
问题又来了!那这小升初,原来是按这12个学区走的吗?这个也不一样哈,因为海淀中学资源分布不太均衡,所以小升初在进行学区派位时,还有一个派位学区,和小学的12个学区不一样!
简单说来,这次学区调整,就是把以前这些很乱的情况整合了,用一年时间,在原来12个学区的基础上,把现有的122个小学、77个中学重新划为17个学 区,对应29个街镇(有学区对应2-3个街镇),各学区内的学校数量、学生数量、优质教育资源量,基本实现“相当”的水平。
划分新的17个学区来之后,升学究竟有什么变化?
各小学划片保持不变,原则还是就近入学!但中学的招生范围就要适当调整了!每所初中和完全中学初中部主要在学区内招生。
海淀这项教育均衡的大工程,要用一年的时间来完成。目标是,到今年年底,海淀区在优质学校就读的中小学生比例将达到70%。
如果还有很多问题没弄清楚,怎么办?
原12个学区的咨询电话如下,更多疑问可以在工作时间打去咨询吧
学区咨询电话羊坊店学区:68180177/68173558
五棵松学区:88625882
二里沟学区:68480608
双榆树学区:62061772
海淀学区:62655649
东升学区:62312532/62393551
西苑学区:62881416
四季青学区:88436899
西北旺学区:62899047
温泉学区:62489916/62407812
上庄学区:62471435—62
苏家坨学区:6245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