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美术学科杨扬老师撰写的论文《在美术教学中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画皮影”教学初探》,被“2016国际艺术教育高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美术教师杨扬,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多年,小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东城区骨干教师。
她承担全国教育信息教育研究“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中小学动漫课程实验研究》的子课题《小学多元化教育与动漫校本课程研究》(项目号116210004-08013),已通过结题鉴定,为课题的主要研究人员。市级“互联网+教育”课题,主要成员之一。
杨扬老师于2013年4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及北京市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主办的论文评比中,其撰写的《浅谈在艺术课程中音乐与美术学科间的整合》获北京市优秀论文三等奖。
撰写的《画皮影》,在2015-2016学年东城区中小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征集与评选活动中荣获小学美术学科一等奖。
北京市第五届智慧教师征文中,《动起来让美术课堂更精彩》获北京市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2016年6月撰写的论文《以评促学美术课堂评价初探》荣获东城区第一届“美研杯”论文征集评选二等奖。
2016年4月撰写的《让美术课堂动起来——以评促学教学初探》一文获北京市2015-2016学年度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
教学研究课:区研究课《石膏版画》。《色彩明度练习(一)》e网通常态课。《小篮球文化衫设计》“国培计划2012”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北京教育学院小学体育与健康班做优秀校本研讨课。并多次承担区督导校极做课任务。
杨扬老师辅导该校青年教师获得东兴杯五年以下,及五年以上教学大赛一、二等奖。并承担区级师徒辅导工作。
在美术教学中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画皮影》教学初探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 美术教师 杨扬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一个地区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但是由于文化土壤的变异和民族文化艺术在教育中的长期短缺,中国文化的生命内涵在少年一代的认知中悄悄地蒸发与淡化,作为传承人的年轻人对本土文化和民族艺术形式产生严重的生疏感和隔膜感。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华、精神积淀、审美情趣。通过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美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完成育人的功能的同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关注传统文化的内在底蕴: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美术被设置成小学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人类自上而下发展起来的精神产品,每件美术作品都是文化的化石,都是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心影。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是一种文化学习,是精神的传承。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兴于唐宋,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传统文化皮影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西汉传承至今,我在搜寻这一传统艺术时被这些凝结着先人们智慧与心血的文化精髓所透漏出的灵性美感和古典的气质所感动。在教学活动中,我利用自己收藏的皮影人物表达对皮影的热爱,使学生充满好奇。再组织学生上前观赏触摸,直观地感受传统的民间艺术。我想正是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感动了孩子,启迪了孩子的心智才把孩子们引入忘我学习的境界,才取得了良好的课堂实效。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美术的造型能力和基本美术素养,在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喜欢思考、追求和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这些良好的基础为完成本课学习新内容提供前提。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灵活运用探究、讨论等方法,层层深入,设计有效教学。
二、关注学生学习的多样性
1、采用支架式的教学方法:
支架式教学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框架。本课主要采用支架式教学,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为学生搭建适合的脚手架,注重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以视频的方式为导入,搭建好认知支架和情感支架,通过一段精彩的皮影戏将学生引入情景中。视频中,艺人们都有操纵影人、乐器伴凑合道白配唱同时兼顾的本领。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个影人。武打场面是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凡。而文场的音乐与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或激昂或缠绵,有喜有悲、声情并茂,动人心弦。正如苏霍姆林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的知识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 通过独立探索、自主选择让学生了解皮影的历史和知识。并进一步通过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用以了解人物造型方法特点,对于如何用线造型,进行自我体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教学手段丰富
千百年来,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因而要把以前皮影中的角色与人物都以更精湛与更细腻的雕刻工艺表现出来,更强调了皮影的艺术性与装饰性。引导学生协作讨论研究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和装饰手法,再到独立探索的方法,从整体感受到局部探究,从浅入深的了解皮影的线条特点以及如何用线条表现皮影,并通过教师直观演示,强化线条造型技巧。北京西派皮影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进步,继承和保留了山陕皮影、河南江浙皮影、滦州东北皮影等的精华与特点,形成了具有都市京味儿的北京皮影,强调精致、注重表现、富于变化、讲究透视效果是其艺术的主要特色。
注重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学生的亲身体验,因为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这种直观能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视频及实物皮影的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自觉性、积极性及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PPT展示,提高课堂效率,突出美术学科特色,使课堂更加直观,突破难点。 合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事先在美术书的后面加入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资料。
在艺术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在大胆进行创作,体会绘画皮影的乐趣。在效果评价环节拓展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多部精彩的皮影戏视频,鼓励学生感悟中国皮影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让学生在学习中“动”起来:
民间美术是组成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民间美术品种极多,贯穿了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通过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主动地氛围中学习丰富的民间文化,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头脑动起来、思维动起、情感动起来”使学生由衷地感到骄傲,为我们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
1、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采用观察、分析、讨论、体验、实践相结合的手段,引导学生体会、讨论、独立探索皮影人物的造型特点和表现技法,同时依托皮影的深厚文化底蕴采用讲解与示范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清楚如何绘画,顺利完成思维活动。在所有的教学环节和分析活动中紧紧扣住“皮影”这一关键词,让学生深入感悟皮影线条的如何表现,在造型活动中学以致用。
2、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评的方式,让学生评价“动”起来。让全班学生下座位欣赏同学作品,放开欣赏面,最大限度地开放课堂,把评价的主动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在比较下选择认为出色的作品上前展示,贴在黑板上。通过这种形势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眼光。同时学生还可自主推荐自己的作品,并上前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及创作心得。让学生进行自我反馈,让学生体会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皮影人物的艺术美,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表进行批语式评价,反馈评价结果,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分析学生作品,为学生提供完善作品的空间。
3、学生实际绘画作品的表现与反馈
在艺术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对皮影的头部进行深入刻画。利用刮画纸,学生能够很好的表现皮影头部的线条,并结合点线面的运用,使作品充满变化的美感。体会皮影形象独特的艺术美。在学生创作中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具体实践中内化新知识。学生的创作速度和原来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到效果评价环节前,95%的学生完成了皮影人物头部的表现,表现效果较好。
四、关注课后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拓展:
由于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见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陇东皮影等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有沔阳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等。
河北、北京、东北、山东一带的各路皮影唱腔,虽同源于冀东滦州的乐亭影调,但各自的唱腔分别在京剧、落子、大鼓、梆子和民间歌调的滋润之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流畅的平调、华丽的花调、凄哀的悲调不一而足。而其中唐滦地区的掐嗓唱法十分独特。
为了能让学生体会皮影艺术的博大丰富,我在课程的最后环节设计了一个文件夹。文件夹中包含皮影各门派地域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自主浏览,希望能通过共享资源,补充课堂上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丰富对皮影的感受,多方面多角度的体会皮影艺术的精髓,感受古老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美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学习美术是学习、传递、创造文化的过程。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文化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新的文化也会不断的出现,这就为我们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刻关注文化,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努力做好新时代文化的传承工作。让学生从热爱美术课程到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促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最终使学生能够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