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提问
征集投稿

北京幼升小网

登录 | 注册

热门
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及语文试卷解析

2023-06-08 11:11|编辑: 雪儿|阅读: 485

摘要

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命题原则什么?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有哪些要求?202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价值引领是什么?高考语文试卷各题型考察了考生哪些能力?北京幼升小网为您分享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解析。

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命题原则什么?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有哪些要求?202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价值引领是什么?考察了考生哪些能力?北京幼升小网为您分享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解析。

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及语文试卷解析

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已经结束,北京教育考试院和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的专家们对今年高考语文试卷进行了权威解析,一起来看吧↓↓

202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以重视育人功能、落实课标为命题原则,保持命题理念、试卷整体思路的稳定。继续重视试卷的价值引领,坚持素养立意,结合考生实际,关注教材,力求呼应和引领教学。

一、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在语文读写中获得思想启迪和精神熏陶

高考,不仅仅是一次测试,也是一次重要的思想教育,选择具有时代精神和思想意义的话题和素材,考生在写作和阅读中,思考体会其价值内涵,产生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启迪,有助于培养考生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1.在写作上,引导考生回顾与展望,以积极、自信的心态迎接新生活。

▶大作文第(1)题“续航”,这一词语原义是连续航行,但在科技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被广泛使用,并被赋予新的含义。

作文导语中举出“为青春续航”“科技为经济续航”两个例子,既形象地解释了“续航”的意思,又提示了写作的话题和领域。

“为青春续航”,提示考生可以思考自身。高中生活即将结束,走过三年疫情,恢复正常生活,如何在人生的新阶段接续航行、继续成长?

“科技为经济续航”,则提示考生可以将思考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关注科技、社会和国家层面的提升、进步与发展,思考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人民怎样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

题目时代气息鲜明,内蕴丰富,侧重考查论述能力,有一定的思辨空间。考生可以从“续航”的必要性、途径、目的、价值、原因等多个角度去理性、深入地思考,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个人成长的新阶段、国家发展的新征程。

大作文第(2)题“亮相”,这一词语最初源于戏曲,在生活中同样被广泛使用。作文的导语提示了生活中三个亮相时刻:“国旗下的讲话,研学成果的汇报,新产品的发布”。

“国旗下的讲话”“研学成果的汇报”都是考生熟悉的学校生活和学习的场景,考生可以迅速建立生活经验与作文题目的关联,回顾自己或他人“亮相”的体验与经历;

“新产品的发布”则提示考生可以联想到更多层面的“亮相”,如科技创新产品的问世、中国式现代化新理念的提出等等。

“亮相”一词的语义显豁,取材空间广阔,同时导语还提示“每一次亮相,也会有一段故事”,这意味着,亮相的时刻可能较短,但相关的故事可能较长,个中的况味可能很深,这有利于展现学生对生活的不同体验,展现学生在记叙类文本的写作甚至是创作上的才能。

2.在阅读中,引导考生认识新知,传承传统,提升思想认识和审美修养。

▶在科学类文本阅读中了解科学研究的新思潮。多文本阅读以相对通俗的语言介绍了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及其对教育、学习理念的影响,既有理论性和专业性,又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既提高了考生的科学理论素养,又对他们将来更好的学习有切实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新闻类文段阅读中了解所生活的城市的建设成果。语言基础运用选取一则北京市“无界公园”建设的新闻作为素材,这是北京市便民利民的重要举措,彰显着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级,有助于考生了解城市绿色生态理念及与之相关的公民素养等,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文言文、文学作品阅读中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认识。文言文选用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文章,作者以史为鉴,提出廉之可贵;传统文化里崇尚法治和廉洁的思想源远流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文学阅读将对古镇的体验与文化传承结合起来,文字细腻雅致,语言华美丰赡,既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又可以帮助学生体悟风景背后深厚的人文意义、历史内涵。

二、聚焦“素养立意”,在多种情境中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学科认知情境中设置典型问题或任务,考查考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运用。

阅读材料是构成语文学科认知情境的载体,依据不同的认知情境设置典型任务。

例如,多文本阅读材料为科普类文本,围绕材料的核心内容,设置了概念辨析、观点判断、理论应用等典型任务,考生利用文本提供的信息完成这些任务,展现出实用性阅读能力的高低。第2题、第3题涉及对信息的把握、对观点和材料之间关系的辨析等能力,第4题则延续去年运用文本提供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

又如文学类阅读材料具有游记性质,侧重人文感知。第18题考查对作品语言表现形式的赏析;第19题考查对作品意蕴的探究。两个作答任务紧扣文学阅读情境中对语言、手法、主旨的认知活动,强调了对文学阅读关键能力的考查。

再如,对词语的理解是语文学习、语言能力的基础,北京卷在文言文、文学作品、语言基础运用中对词语的考查,以在不同语境中的语境义为主。考生需要调动自身的词汇积累,更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体现了强调灵活运用的思路。

2.创设社会生活情境、个人体验情境,在解决问题中鼓励个性化思考和表达

微写作第(1)题创设社会生活情境,对是否创建班级微信公众号发表观点、陈述理由。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助于引发考生思考,激发表达热情,展现考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第(3)题创设个人体验情境,“心跳得那么快”形象生动、引人遐想,以此为开头进行小诗或抒情文字的创作,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便于学生展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3.综合多种情境设置题目,体现真实的学习生活,在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中凸显语文学习的典型过程与方法。

近年来,北京卷不断探索创设综合、复杂的情境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多文本第4题选项联系了成语学习、诗歌朗诵、参观研学等学习活动,第5题则模拟了常见的阅读学习活动——列表格式提纲,都是既有社会生活情境,又包含学科认知情境,都与考生真实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第5题更体现了梳理、筛选、提炼、概括等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典型过程与方法。

微写作第(2)题要求学生从经典文学作品中选一个与花卉有关的场景写一段文学短评。这道题既有为文学社社刊专栏投稿的社会生活情境,也有自主提取个性化文学阅读经验的个人体验情境。考生作答的内容与真实语文学习密切相关,可以联系课内所学,也可以调动自己的文学阅读积累,在复杂的任务情境中展示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成果。

三、导引教学,重视教材,体现“把课堂表现考出来”的北京特色

北京卷重视“教、学、评”的一体化,重视体现与教材的显性、隐形关联,引导教学灵活运用教材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体现了北京卷“把课堂表现考出来”的鲜明特色

1.继续关注教材设计的单元学习任务,关注教材提炼出来的学科核心知识和能力。

命题关注教材的单元学习任务,关注考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展现语文能力。

微写作第(2)题的文学短评,教材内的《红楼梦》《百合花》《荷塘月色》以及众多诗词中都有关于花卉的场景。但这道题不仅是在作答内容上与教材结合,更重要的是在任务设置上与教材联系。

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在单元学习任务中要求写一则文学短评,在单元知识短文《学写文学短评》中有具体的指导,提出写文学短评“要在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和评论”。

题目中“选一个与花卉有关的场景”即“适当复述、介绍或者引用作品内容”;“写一段文学短评”即“展开分析和评论”。

命题关注在单元导语中提炼出的学科核心知识以及与之相应的学习任务

例如,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单元导语中提炼出的核心知识包括“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任务更是要求从相关文本中“找出主要概念,用一段话或一个图表揭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多文本第5题填写表格式提纲,实际上就是“理清文章思路”之后用“一个图表揭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这道题着眼于实用性文本阅读的本质特征与一般规律,立足教材所揭示的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体现了命题与教材的深度关联。

2.突出知识的结构化、综合运用能力在思维提升中的意义。

命题重视教材提炼出来的核心知识,但考查重点不在于知识的识记与复现,而是注重命题的综合性,强调将知识结构化,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知识。

例如,第14题考查诗歌的“意蕴”,但理解“意蕴”不是简单的识记或信息筛选,而是需要以语言为切入点,逐层分析与发掘。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导语中指出要“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但它们不是各自独立的点,而是要依据语言构建形象、依据形象揣摩情感,三者有机结合、密不可分。命题要求分析“意蕴”,在诗歌鉴赏的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上与教材一致,与教材中杜甫《登高》一诗颈联的学习要求有关联;更体现出综合性考查的特点,考生要将“语言”“形象”“情感”结构化、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又如,第11题对《论语》的考查有三道小题,第一小题考查字音与词义,第二小题考查句意,第三小题涉及对儒家思想的理解;这三方面都是教材中极为常见的内容。从表面上看三道小题相互独立,实则前后关联、逻辑清晰、密不可分。读音与词义相关,词义与句意相联,这些是理解《论语》中儒家思想的基础。这道题在语料上涉及字音、词语、句子、句群,在能力上涉及积累、理解、应用、分析、创造,在命题立意上体现出《论语》阅读的互文性、结构化的方法,以及综合、开放等思想,引导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多文本阅读

2023年北京语文试卷多重文本阅读考查,与整套试卷考查的指导思想保持一致,坚持“立德树人”“以考育人”“以文化人”,具有正面引导教学的积极作用。

本大题选取了一组关于认知科学的3则材料,语言通俗易懂,体现科学研究新思潮;同时,材料的内容与学习方式变革的相关理念密切相关,有助于启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更好的学习方法,获得精神成长。

本题共5道小题,与2022年保持一致,总分为18分。从试题考查题型看,仍然是客观题加主观题,5道小题中共有客观题4道,主观题1道。

客观选择题考查的能力点基本稳定,体现了科普性实用类文章的基本阅读要求,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推断、辨识分析,需要学生依据题目的要求或者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归纳、分析,这是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基本能力。

第2和第4题,都考查了“理解与推断”,进一步突出语文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突出了对于学生逻辑思维水平和学科关键能力的要求,其中第4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中的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对学习生活中的做法做出判断,情境性突出。

分值较高的第5题为主观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对提纲进行补充。考查内容,体现了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规律,抓住了实用类阅读的本质特点。统编教材必修下第三单元即有知识短文“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在说明事理时,要着重说清其中的关键要素。重要概念、因果关系、事物间的联系、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等,都是说明的重点,把它们阐说清楚,才能纲举目张。”

这道题紧密勾连教材,体现了命题人关注教材引导课改的鲜明立意。同时,此题的考查方式也有所创新,呼应了新教材教学中常见的运用表格自主梳理重要信息的做法,更好地体现了教、学、考一致的命题方向,有利于在阅读教学中贯彻课改精神。

文言文阅读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时代的需要。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查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激发广大学子热爱、传承中华文化,体现高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使命与担当。

文言文阅读素材文字平易,强调以史为鉴。其主题“廉洁”是中华民族崇尚的思想,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源远流长且具有现实意义。另一篇阅读考查以《论语》中的一句话为素材,内容涉及孔子的主张、思考,也涵盖了其他学者的理解,引导考生在与古今先贤对话的过程中,阐发自己的理解,自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

测试内容具有稳定性,体现基础性。6道试题的考查均指向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第6题和第7题考查常用词汇,强调实、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运用。第8题考查对文本语句的理解,第9题考查对文章整体思路梳理及对作者观点的概括,第10题在对文本内容概括的基础上,强调以史为鉴,引导考生对传统文化作品中的思想作整体把握等。

考查《论语》的三道小题自成体系,从关键词语的音、义入手,进而考查对文化经典语句的理解,最终收束在基于古先贤思辨认识,阐发独立思考。本题需要考生在具体阅读情境中,运用较长的思维链思考问题,体现新高考对考生语文素养的考查。测试形式体现了对文化经典学习过程的重视,《论语》如何学、学到什么的问题,在古今思考碰撞中得到了传承。

文言文阅读的选材侧重文化理解,试题突出考查思维,强调对经典文本意义的解读,渗透对古人思想的领会与深入理解,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内涵与实践性导向。对一线文言文教学,特别是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古诗阅读、古诗文默写

古诗阅读选用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作品抒写了对个人际遇和国家命运的深沉思考。测试材料典范,语言质朴,情感深挚,内涵丰富。

杜甫诗作在教材中多次出现,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课内学习积累。注释提供了背景介绍,给关键词语做注,能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诗歌,探究意蕴。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用名家作品作为测试文本,既有利于检测学生阅读与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也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古诗阅读试题保持了测试内容和测试形式的稳定性。

试题从内容理解和鉴赏评价两个层面进行考查。

12题考查对诗句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和体察,13题考查对诗歌写作特点、表达技巧、语言艺术的理解和赏析,14题考查对诗句深刻内涵的探究。“情感”“语言”“意蕴”等是试题中出现的核心词语。

3道试题所考内容均为古诗阅读鉴赏的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力求引导学生从词句理解、文意分析到手法鉴赏,逐步进入诗歌情境,从而读懂作品,了解作者,读出自己个性化体验和感受。

古诗阅读试题紧扣“课标”要求,充分关联教材。

客观题的知识梳理、能力考查都与教材中单元学习目标、单元活动任务等有机呼应。

主观题力求贯彻“课标”关于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的评价理念,指向“审美鉴赏与创造”等核心素养的考查,学生解答此题需要感受诗人形象,通过品味语言,体察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从而探究到作品的多层意蕴,展现自己对作品独特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试题有开放性。

古诗文默写的题型、分值、内容保持稳定。

4道默写试题,紧密关联教材,重点考查经典篇目中的名言警句。简洁的题干引导语,创设了真实而又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包括文本内容的理解情境,社会生活的应用情境等等,着力引领学生灵活调用积累的经典诗文,解决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的相关问题。

试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借用经典诗文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知,并自觉地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成长的精神养分。

文学类阅读

2023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命题指导思想,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育人要求,彰显素养立意,总体上试题平易,科学规范,具有积极的教学引导价值。

阅读文本表达了作者对古镇风景、人情、文化等多方面独特魅力的体验,以及对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文本语言细腻雅致,行文从容自然,情感真挚丰富,体现了积极的审美情趣,具有较强的文化性和艺术性,相信学生在阅读中既能够对历史文化传承问题产生共鸣,也能够受到审美的熏陶。

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以课程标准要求为依据,学生需根据文本阅读体验和具体语言运用情境进行思考。四道题目分别对词语理解、文意理解、重要段落分析品读、常见修辞手法赏析、内容梳理与分析、主旨理解等方面进行了考查。试题涵盖的内容丰富广泛,符合散文文体的特点,在分值设置、题目数量、测试内容与考查形式上保持了稳定性,题目难度适中。

第16题考查学生对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语境义的理解,考生需在积累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内容,加以理解。第17题既有对具体段落的作用、修辞表达的效果、黄姚古镇日常生活场景的赏析,也包括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第18题立足于本文语言特点,考查对修辞及其效果的鉴赏评价能力。第19题引导学生从标题中的关键字入手,结合全文内容,思考标题的多重涵义,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2023年文学类文本阅读,从文本素材到命题内容及形式都体现了北京卷突出立德树人、落实课标精神的命题精神,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有利于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

表达与应用

(一)语言基础运用

材料取自于北京全面推进“无界公园”的举措,时代感非常强。两道小题,一为客观选择,一为主观改写句子,都重在考查运用语言的能力,不考死知识,体现导向性,体现语言学习实用的原则,在语言的运用中,去学习关注语言。

推荐阅读: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含微写作、作文)

(二)微写作

微写作仍然是三选一,三道题各有侧重。

▶第一题侧重于议论,由是否创建班级公众号入手,发表观点,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对学生的评价议论能力是很好的考查。

▶第二题是写一则短评,但这短评需要从经典文学作品中选一个与花卉有关的场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来完成写作。这就将经典阅读、个人体会、读书心得与具体生活情景高度地融为一体。

▶第三题侧重于抒情,要求以“心跳得那么快”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文学性突出,抒情色彩突出,想象的空间十分广阔。

(三)大作文

大作文仍然是二选一,一道写议论文,一道写记叙文,题目平和稳定,简洁大方,既贴近考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又引导考生关注自身的成长。

▶第一题写议论文,要求以“续航”为题写作。题目明确简洁,内涵丰富深刻。首先,“续航”是一个形象性说法,需要考生将其转化为议论性的题目,即谈如何有效能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本题的思辨性很强。命题人在提醒考生,今天这个词语在使用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为青春续航,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命题开阔大气,具有首都高度,思考大气恢宏。

▶第二题写记叙文,要求以“亮相”为题,题目很简单,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十分大,激发学生对于生活情景既细微又内在地理解,题目强调生活中也有许多亮相时刻,国旗下的讲话,研学成果的汇报,新产品的发布……题目切近当下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又有丰富的启发与引导,启发考生向着更开阔的、与自己更熟悉的内容发生深度的关联。

推荐阅读:2023年北京高考各科目详细要求及查询、志愿填报等详细信息可点击查看2023年北京高考信息汇总(含报名、录取、分数线、考试、成绩查询、志愿填报等)

声明:本文来源于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等,由北京幼升小网团队整理制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2023年全国多省高考今日结束,安徽、甘肃、陕西、河南等省份公布高考查分时间

2023年北京高考信息汇总(含报名、录取、分数线、考试、成绩查询、志愿填报等)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高考语文高考作文2023年北京高考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