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冬季节来临,气温变化大、人员聚集增多,北京多所小学陆续发布传染病预防指南,为学生健康保驾护航!指南重点针对流感、诺如病毒、支原体肺炎等高发疾病,明确学校需加强教室通风消毒、晨午检制度,同时提醒家长督促孩子接种流感疫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出现症状及时居家休息。部分学校还细化错峰接送、餐具消毒等措施,家校协同筑牢健康防线,助力学生平稳度过秋冬传染病高发期。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小学冬季传染病防护宣传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
时值秋冬交替,气温变化较大,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守护成达少年们的健康,我校于本周开展了“冬季传染病预防宣传周”活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家校共同努力,为此,我们特致信给您,希望能与您携手,共同做好冬季传染病的家庭预防工作。
家庭是预防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请您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一、周末健康监测,筑牢家庭防线
请家长们在周末时段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如孩子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带孩子就医并居家休息,同时将情况告知班主任。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孩子负责,也是对其他孩子的保护。
二、培养卫生习惯,守护日常健康
1.科学洗手:教会孩子正确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请监督孩子在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和流动水时,按照“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特别是在餐前、便后、外出回家后。
2.文明咳嗽:教育孩子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弯曲处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立即扔进垃圾桶。
三、均衡营养膳食,增强自身免疫
合理的饮食是增强抵抗力的基础。请保证孩子三餐规律,饮食多样化,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蛋、奶、新鲜蔬菜和水果),鼓励孩子多喝白开水,少喝含糖饮料,少吃零食和生冷食物。
四、及时接种疫苗,构建免疫屏障
疫苗接种是预防特定传染病(如流感、水痘等)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请各位家长核查孩子的疫苗接种记录,如有漏种,请及时带孩子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补种,为孩子的健康多设一层保障。
五、明晰返校标准,杜绝带病上学
当孩子病愈后,请务必确保其身体状况完全恢复再返校上课。原则上需满足以下条件:症状完全消失后48小时(如发热者需退烧48小时、呕吐腹泻者需症状消失后),且体力精神恢复良好。如患有传染性疾病(如流感、手足口病等),需持有医院开具的复课证明方可返校。
健康小课堂——和孩子一起学“七步洗手法”
预防疾病,从手开始。我们鼓励各位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和孩子一起练习“七步洗手法”,把好健康第一关!
七步洗手法口诀
内:掌心对掌心,相互揉搓。
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交叉揉搓。
夹: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弓:双手互握,揉搓指背。
大:一手握住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
立:将一手五指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
腕:不要忘记揉搓手腕。
家长朋友们,您的一个细心提醒,一次亲手示范,一份营养餐食,都是孩子健康最坚实的后盾。让我们携手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同为成达少年们营造一个健康、安全、快乐的成长环境!最后,祝您和家人身体健康!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小学
北京汇文实验小学朝阳学校秋季传染病预防指南
秋意渐浓,昼夜温差增大,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时期。为科学筑牢校园健康防线,有效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学校特意推出这份《秋季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指南》,为全方位帮助师生及家长建立系统的防控认知,家校携手,科学应对,共同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呼吸道传染病
01 流行性感冒:
疾病特征
传播方式:飞沫、气溶胶、接触被污染的物品。
症状特征:突然高热(39℃以上)、头痛、全身酸痛、咳嗽、乏力,部分儿童伴呕吐、腹泻。
防控建议
每天通风 2–3 次,每次 ≥20 分钟;
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减少与发热咳嗽者近距离接触;
每年接种疫苗接种,能有效降低感染、重症风险。
02 水痘:
疾病特征
传播方式:飞沫、空气、直接接触皮疹液。
症状特征:发热、瘙痒性皮疹,疱疹分批出现。
防控建议
患者隔离至全部皮疹结痂;
公共接触面定期消毒;
接种水痘疫苗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03 流行性腮腺炎:
疾病特征
传播方式:飞沫、直接接触呼吸道分泌物。
症状特征:耳下腮腺肿胀疼痛、发热、咀嚼疼痛。
防控建议
患者隔离至腮腺肿胀消退;
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 MMR 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
04 百日咳:
疾病特征
传播方式:咳嗽飞沫传播。
症状特征:持续阵发性剧烈咳嗽,末尾伴吸气鸡鸣声,可持续数周到数月。
防控建议
出现长时间咳嗽应及时就医并隔离;
接种百白破疫苗可有效防护。
二、肠道传染病
01 病毒性腹泻(诺如病毒 & 轮状病毒):
疾病特征
传播方式:粪—口途径,气溶胶,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水;接触患者呕吐物或被污染物品。
症状特征:呕吐、腹泻、恶心,有时伴发热;儿童多以呕吐为主,轮状病毒可导致严重脱水。
防控建议
饭前便后、接触呕吐物后要用流动水+肥皂洗手;
学校发现病例应隔离并做好全面消毒;规范处理呕吐物。
02 手足口病:
疾病特征
传播方式:粪—口、接触受污染的物品。
症状特征:发热、口腔溃疡、手脚和臀部斑丘疹或疱疹。
防控建议
饭前便后洗手;
玩具、餐具定期消毒;
出现高热、抽搐等重症信号应立即就医。
传染病预防指南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同学们:
秋季是传染病的“活跃期”,孩子们免疫力相对较弱,如同娇嫩的幼苗,更易受到病菌侵袭。为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筑牢家庭防护墙,现温馨提示家长和同学们共同落实以下预防措施:
01 小手常清洁,病菌全赶跑:
养成 “三必洗” 的好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认真洗手,彻底清除细菌;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内侧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使用后的纸巾及时丢弃,并再次洗手,把病菌隔绝在外。
02 防护做到位,健康常相伴:
空气焕新:每天至少开窗通风 ,让新鲜空气赶走室内的污浊与病菌;
饮食安全: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物,把好“病从口入” 这道关。
03 习惯养成好,成长有活力:
为孩子打造健康 “生活处方”:保证充足睡眠;合理搭配膳食,均衡营养;每天坚持户外运动,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
04 疫苗来护航,加把“安全锁”:
流感、百日咳、水痘、麻疹、风疹、腮腺炎等很多传染病可以通过疫苗来预防,要全程、及时接种疫苗,为孩子的健康筑牢防线。
05 监测不松懈,生病早就医: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应居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带病上学。
守护孩子的健康是家校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手行动,从点滴细节做起,筑牢校园防疫屏障,为孩子们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