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石景山区义务教育工作在资源扩容与改革深化中取得显著进展。首钢东南区配套学校、衙门口配套小学等新建项目稳步推进,新增学位超1400个,有效缓解区域学位压力。同时,该区全面落实“单校划片与多校划片结合”入学政策,通过计算机派位保障公平,并试点“长幼随学”机制满足多孩家庭需求。此外,石景山区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提升了区域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本文为您分享同步《石景山区2025年上半年义务教育工作进展情况》。
石景山区2025年上半年义务教育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建设。
设立一七一中学石景山分校北校区并实施整体改造工程;九中分校新建综合楼工程基本完工;首钢东南区配套学校和衙门口配套小学建设工程完成二次结构施工、条板安装及屋面工程施工;衙门口配套中学建设工程完成土护降工程施工;琅山苗圃配套学校建设工程完成方案设计,取得“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初审意见,正在积极推动立项申报工作;北辛安配套学校和广宁村配套小学进行方案设计与优化。
二、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开设2-3岁托班的幼儿园,加大托育服务宣传,托班幼儿入托率显著提升,全区托育园在托幼儿达近600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攻坚,加快补齐学校条件短板,区校两级开展市级督导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合作开展专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成人教育培训蓬勃开展,开设项目112个,培训人数11390人次。扎实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打造“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社区教育游学项目,建设并上线“润学石景山”市民终身学习平台,为市民提供一站式学习服务。
三、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研制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实施意见、评估办法。开展集团贯通课程建设与一体化人才培养,1个集团进入北京市首批普通高中教育集团课程创新实验项目。深入推进科学教育,区教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石景山区推进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聚焦家校社协同、育人载体创新、教学方式变革等重点改革领域,系统实施“大科学教育”五项工程。挂牌成立北大附中石景山科学高中,与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共建“博雅领航材料科学实验室”。推进研制《石景山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加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32所学校的课堂教学引入人工智能教学工具和系统,共使用23类人工智能产品,覆盖18家研发单位。教委、园管委会区科委联合召开中小学与区域11家人工智能企业产教融合座谈会,推动人工智能企业与中小学深度合作,委托光年无限科技有限公司为我区建立区域教育大模型,选取3所学校作为试点,建设AI辅学室。
四、推动五育并举融合发展。
发挥思政中心引领作用,构建思政课程跨学段、跨学科联合教研机制建设。加强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改革,举办“大思政课”视域下区域思政实践模式构建研讨会,形成“行走的大思政课”实践地图,打造“景行思政”育人特色。研制促进中小学身心健康发展若干意见,落实北京市“体育八条”,制定涵盖班级联赛“2+1”机制在内的八项行动计划,开展学生体质健康专项调研。组织开展艺术节系列展演活动,持续举办学生科技节系列活动,在2025年中国科幻大会设置展台,专题展示我区推进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成果,举办石景山区青少年科幻大师课,中小学已全部配备科学副校长或科技辅导员。加快研制《石景山区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建设指导建议》,筹备建立课程教学专家智库。
五、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中小学领导体制改革要求,选优配强党政正职,调整交流校级干部10人、转正考察校级干部7人。加大优秀人才引育力度,推进实施干部教师培养“雁阵工程”,依托石景山区校长成长中心,创新培养机制,优化实践载体,对24名青年校长、副校长进行重点培养。深入落实“千帆计划”,实施第五期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建和业务“双强型”后备干部培养储备。持续推进“区管校聘”的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教师人才库”,解决紧缺学科、高水平教师需求,入库教师达90人。
温馨提醒:北京市各区新建校扩建校消息持续更新,详情可查看2025年北京各区新建园、新建校扩建校、更名校等信息大盘点